姓氏歌什么苗木苗,山西洪洞大槐树有多大?
一
自从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大明朝以后,他发现中原地区久经战乱,人口十去其九,非常不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于是从1370年到1417年,明朝政府组织了大约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
因为当时的山西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和瘟疫,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山西人口在当时的北方是最多的一个省份。就这样山西的人口开始向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大规模转移,有点类似于清朝初期的湖广填四川。
山西洪洞县就是当时一名的一个重大中转站,当时大量的山西人都在这里集合,经由此处向四面八方铺展开来。很多家庭都在这里被迫一分为二,从此天隔一方,在新移民区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洪武年间的移民刚刚结束,接下来燕王朱棣在北方发起的叛乱再次让中原地区成为战场。又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重新开始,这一次山西人民纷纷在半路上逃跑,毕竟故土难离。押送他们的官员就把他们的手拴在一起,因为上厕所时不方便,需要向官员请示解开自己的手。慢慢的解手就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一直流传到现在。
二
根据洪洞县有关部门的文献记载,这场大规模的迁徙,一共持续了18次,他们分别分布在当今的18个省,500个县市。因此山西人也不无自豪的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这里说的大槐树就是山西洪桐县的大槐树。当地围绕这个大槐树,还打造了一个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这是一个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大型公园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传说这棵大槐树在汉朝时期就已经被种下了,目前能够看到的这几棵大槐树,已经是早些年的那棵大槐树的第2代和第3代了。根据当地的县志记载,当时洪同县城,有一个广济寺,寺庙的旁边有一棵大汉槐,这棵树“树身数围,荫遮数亩”,为当时南来北往的人民提供了必良场所。
目前在大槐树景区,我们能看到的这些大槐树已经不是明朝时候的那棵大槐树了。它们分别是由第1棵大槐树和第2棵大槐树同根滋生的大槐树,这些跟象征着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和寻根祭祖之根。
三
“要问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要问我家哪里住,大槐树下老鸦窝。”这首诗饱含着无数当时从山西迁西出去的后人心中对故土的怀念之情,也是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兴盛不衰的根源。
从小我爷爷就告诉我们,我们祖上就是从山西洪洞迁到河南的,祖上留给我们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小脚趾头是分两半的。当初我也是半信半疑,看了很多堂兄堂弟的都是如此,由不得我不信了。
2007年4月,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举办圆满成功,很多著名华人都专门赶回来表示对故乡的眷念之情,在全球华人圈引起了强烈反响。
根据考古人员的鉴定,这棵大槐树根高达6.2米,外露部分4.2米。7个成年男人都合抱不住他,传说又加了一个女人才刚好把他围住,这就是当地流传的七庹零一媳妇,周长大约13米。
其实这棵大槐树不管周长有多大,也没有他的后世子孙繁衍生息的范围大。毕竟当年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遍布了全球,他们的后人他变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走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
亦喜亦忧“清明节”
今年4月4日清明节,为炎黄子孙祭祖日。谨祝你吉祥安康、岁月静好。
“清明”本是节气,又称“踏青节”。居春分后15天、冬至后108天,仲、暮春之交。纪念先人节俗与“寒食节”有关,今为中国三大“鬼节”之一。
祭祖节俗源于“寒食”。“寒食节”原发地山西介休绵山,为晋文公(前697-前628)重臣介子推忌日,汉代称“禁烟节”,法定当天百姓家不得举火,贵族重臣之家晚上由中将火种传至,所谓“夜暮汉宫传蜡烛”。
始自战国,国人墓祭之风渐浓,节日当天举国上下以整修坟墓、挂纸钱、供奉祭品等方式祭拜先人亡魂。秦汉时代,祭扫坟墓风气更盛。
节日活动参加者多为未婚男女。因“鬼节”悼念亡人,参加者多为逝者后代,故尔涉及婚姻、男女情感,意在“香火有继”,反而致节日气氛悲中有喜。再就是清明节距鼓励男女婚恋生育、解决“人丁”问题之三月三“上巳节”近,所以不自觉“合并”上巳节欢庆成分。
有唐一代二节合并为“法定”节日。《唐会要》载,“自开元二十四年(736),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四日为假”。其时文人作品中寒食、清明多并提,如白居易诗句“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杜牧作《清明》纯属“凑热闹”。自“牧童遥指”民俗认定,“借问酒家何处有”约为844-846年间诗人作于池州刺史任上。“小杜”籍贯西安,于江南无直系先人,因而清明非是上坟而是踏青“借问酒家”买醉。
宋、元两朝,清明节渐由附属寒食节取而代之。由宋人《梦粱录》“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可知,其时祭祀参与者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由《东京梦华录》所载清明节“都城人出郊……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可知,该节多有心情愉悦者。扫墓者虽然或怀悲戚,但因趁机郊外踏青难免清新愉悦,故为一悲欢交加节日,究竟哪种感情主导完全视各人情况而定。因为寒食节原有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
受汉族文化影响,中国有24个少数民族过清明节,且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1935年民国政府规定4月5日为清明节。2007年国务院决定清明节放假1天、2009年改为三天。
基于来源,清明节当天不宜问候“快乐”,但网上某些节日前后“不问早”之说纯粹是无稽之谈。
树木成荫什么意思?
意思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挡了阳光。
“树”,读音为shù,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树”的基本含义为木本植物的通称,如树木、树林;引申含义为种植,培育,如树艺、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在日常使用中,“树”也用作姓氏。
“树”,初见于金文时代,本义是“种”、“植”。《广雅》:“树”,种也。”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字例都是手持树苗栽种的情景;以“豆”表声。《诗经》:“准染柔木,君子树之。”“树"又是木本植物的总称。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树”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土加木的字?
答:土加木的字有杜 柟 桂 桩 棎 棱 椆 榬 榸 榼
杜dù
基本释义:1.杜梨树,落叶 乔木。
果实叫杜梨,也叫棠梨。苗木常作梨树的砧木。
2.堵塞。
常见组词:杜鹃杜绝杜门杜聿明
知识关联:常用字字音
杜,汉语常用字,读作dù,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一种木本植物,即杜梨,棠梨,为名词。
后引申为“利用土木筑堤防洪”等义,作动词用。《说文解字》认为“ 甘棠也”,字形采用“木”作边旁,“土”是声旁。
后有堵塞、封闭等意,即土塞木,或以木塞土。
亦作姓氏。
关于【姓氏歌什么苗木苗】和【山西洪洞大槐树有多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