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苗木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苗木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安庆大叶黄杨苗木哪里有(安徽有哪些值得安徽人骄傲的地方)

时间:2023-05-23 作者:admin666ss 点击:8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安庆大叶黄杨苗木哪里有】,以及【安徽有哪些值得安徽人骄傲的地方】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安庆大叶黄杨苗木哪里有,安徽有哪些值得安徽人骄傲的地方?

作为这个问题,我是安徽安庆人,要说安徽值得骄傲的地方我首推我们那得天柱山呀!如果你去过,也一定觉得她很美对吧!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被誉为“江淮第一山”。这里自然风光雄奇灵秀,兼容并蓄;人文景观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堪称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景区获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等称号,并于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人文景观博大精深。道教尊天柱山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来驻锡;唐佛光寺、南梁山谷寺显赫一时;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集历代文学和书法之精华;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将新石器时期原始风光重现。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绝,自然风光雄奇灵秀,雾潮云海,瑰丽壮观,兼具黄山之雄奇、庐山之幽秀。既有奇松怪石、飞瀑流泉,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这里植被繁茂、物产丰富,珍贵植物有香果树天女花、鱼鳞木、珍珠黄杨、云锦杜鹃等,珍稀动物有花面狸、琴鸟、娃娃鱼等数十种。主峰海拔1485米,奇峭峻拔,直插云天。水资源十分丰富,冠盖全国名山。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喜欢上这个地方了嘛?赶紧约上朋友来旅游吧!

安徽省有哪些著名的山?

认真想了想,有很多啊。

1、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著名景点有以下这些:四绝三瀑黄山四绝,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奇松奇松即形态奇特的松树。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连理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黄山名松上百,最著者为“黄山十大名松”:迎客松:位于玉屏楼东,黄山标志。送客松:位于玉屏楼右。2005年冬天枯死。后于玉屏楼右翼再找到候补松树。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竖琴松:位于卧云峰侧北坡。麒麟松:位于清凉台。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接引松:位于始信峰。连理松:位于散花坞与始信峰中间。黑虎松:位于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龙爪松:位于始信峰。西海景区还有经胡志明起名的团结松。怪石黄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各异。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奇松怪石,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云海自古黄山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是黄山的又一奇景。温泉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三瀑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黄山之水,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清泉分左右走壁下泻,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古人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是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百丈瀑在黄山青潭、紫云峰之间,顺千尺悬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台,台前建有观瀑亭。

黄山年平均有雾凇62天,雨凇35.9天。黄山大部分是粒状雾凇,气温在-2至-7℃时,就容易形成当雾滴扩大到毛毛细雨时,就能形成雨凇。

2.天柱山

安庆市潜山县西部的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县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座标东经116°27′,北纬30°43′。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于2011年获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在历史上被道教、佛教视为宝地。道家把天下名山洞府封天柱山三祖寺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

庄名弼《游大龙山记》中云:“道书所载,天下有八天柱,中国有三,潜其一也。”可见天柱山在道家眼里具有极其重要地位。东汉名道左慈就在此“炼丹得道”。从南北朝起,道家先后在天柱山建过五岳祠、灵仙观(真源宫)、天祚宫等著名道观,其中真源宫曾拥有道房3600多间。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把此山作为传授衣钵之所。

山间先后建起过山谷寺(三祖寺)、天柱寺、佛光寺等著名佛刹72座。鼎盛的唐宋时期曾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说,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来此朝仙谒圣者络绎不绝。宋舒州太守陆修曾吟“碧瓦朱栏拥绛霄,紫云深绕宝风飘”诗句,状写当时殿宇辉煌,烟云缭绕的盛况。宋后,多数寺观毁于兵火,或圯于废弃,虽有修复,终不能再现前朝之盛。现山中尚存三祖1寺,及第、齐云、上封、护国4庵,近年经陆续修整,佛教活动已恢复正常。千百年来,众多名道高僧在此讲经传道,采药炼丹,留下许多奇妙传说,给天柱山景胜增添一层神幻色彩。

景观云海,天柱山上经常云铺幽谷,雾掩危崖,到处一片。云天海浪。其中最为瑰丽奇绝处有三,即东关寨、西关寨和良药坪。宝光,登上渡仙桥,眺望天柱峰,若面前有浓雾密云,背后有强烈的阳光,则面前的云雾,会出现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环,层层相套,绚丽无比。这时,若置身于阳光和云雾之间,阳光将人的身影投射到前面的云雾屏幕上,光环中就会出现人的身影,真是奇妙无比。这种奇妙的景象,就是天柱“宝光”,俗称“佛光”。日出日落,天柱山的观日台,是观日出的最佳地点,仲冬雪后和春秋两季,是天柱山观日出的最好时令。

天柱晴雪,“潜阳十景”之一。天柱寺东之五镜山,应是古“天柱晴雪”景点所在,即天柱寺东之晴雪崖也。由虎头崖去玉镜山,最近最便。“天柱晴雪”是天柱山独有的奇观,古今游人,登临观赏如入天宫琼瑶,无不为之陶醉。前人有诗赞曰:“巉绝奇峰自古闻,今观晴雪信超群。千寻玉照悬秋月,一柱冰霜散夏云。”“孤峰屹立耸层霄,积雪多年未易消。万丈寒光通碧汉,一团晴影动琼瑶”。

3.九华山

九华山(Jiuhua Mountain),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传说因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为“九华山”。

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体是由花岗岩岩体组成的强烈断隆带。其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都是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九华山地处北亚热带,不仅受到湿润季风的影响,而且受到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的制约,所以具有温和、湿润、阴凉等山区气候特点。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阳,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于东经117°43′-118°80′,北纬30°24′-30°40′之间。

九华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4、琅琊山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郊。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因盛产多种中药材,而被人们誉为“天然药圃”。境内有醉翁亭、琅琊阁、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景点。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唐大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胜,听闻传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因名,又称琅耶山。后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世事更替,历史变迁,琅琊山的古建筑历尽沧桑,多有毁损。现留存的大部分古建筑,多为清代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营建或修复。建国后,1956年和196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两次发文,决定将琅琊寺、醉翁亭、丰乐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首批被国家林业部确定的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景区。

琅琊山以其山水之美,更因有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和琅琊寺、醉翁亭等名胜古迹而传誉古今。始建于唐代大历六年(771年)的琅琊寺,至今已1200余年。建于宋代庆历六年(1046年)的“醉翁亭”,至今已900多年。继唐代诗人顾况、韦应物,北宋诗人王禹偁撰写了描绘琅琊山胜境的诗文后,欧阳修在出任滁州知州期间,又撰写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和其他有关琅琊胜景的诗文约一百多首(篇),并由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专为《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书碑。

宋代的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征明、王守仁等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都曾宦游或旅居于此,并作诗文以记其胜。琅琊寺及醉翁亭、丰乐亭内外,唐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碑刻比比皆是,有数百处之多。其中,以唐代李幼卿、柳遂、皇甫曾等人的诗碑尤为珍贵。

民国年间和建国后,琅琊山继续成为诗人、作家向往的游览胜境。1936年4月,著名女作家方令孺教授,约同女作家丁玲、画家徐悲鸿等游览琅琊山后,写了散文新篇《琅琊山游记》。

1985年10月下旬,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在琅琊山联合举办了“醉翁亭散文节”,王西彦、何为、柯蓝、艾煊、江流等散文作家、诗人、评论家和编辑、新闻记者共四十多人,聚会琅琊山,研讨当代散文复兴的前景,集中创作了一批描绘琅琊胜景的散文佳作。

5、浮山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于皖中偏西南、长江北岸的白荡湖滨,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最高峰海拔165米,面积15平方公里。

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遗存下来的火山口、火山钟、火山渣(浮石)及溶岩流向,龟裂纹路和断层裂隙,均为全国罕见。

浮山又是一座佛教名山。早在晋梁时期(266——557),浮山就建有寺庙。晋梁以后,经过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如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黄庭坚、左光斗、张英、方苞等。

1987年,安徽省正式公布浮山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底,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6年浮山入选“全球网民心目中安徽最美的地方”。

浮山玲珑剔透,景物奇秀雅洁,四时幻变,早晚殊同,移步换景,令人赏心悦目。

奇峰妙高峰,位于浮山之南,海拔165米,是景区第一峰。峰左有抱龙高耸,峰右与戗山相连。两旁若翼若拱,显示妙高博大伟丰。峰下昔有大华严寺,为江左名刹,后废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火。1924年,改建成浮山公学,成为推行新式教育的基地。峰顶昔有“望江亭”,系明桐城县令樊仿所筑,后毁。1986年重建。立此亭观景,四山飘缈,长江如带,九华、天柱俱在望中。元末,陈友谅扎寨浮山,在此起墩指挥兵马,人称“点将台”。明清之际,先后有胡其芬、詹砻匠沿峰筑堡,抗拒张献忠、洪秀全起义军。此处设有瞭望点,遇军情则举火报警,故又叫“大烟墩”。因峰形如锅反扣,亦名“锅底峰”。飞来峰,紧依妙高峰,绝壁悬崖,如斧劈刀削。石壁之上,一奇石如古之峨冠架在危石之上,有腾空之势,有下坠之危,故石名“飞来石”,峰名“飞来峰”。从浮山中学东侧上眺此石如“蓝天耸玉葱”,又似“海螺钉礁上”,奇幻异常。石下有缝隙透光,云气上升如炷香燃。石上刻有“何地飞来”四字,旁署“雍正四年刘珩群题刻”等字样。缥缈峰,在妙高峰下,飞来峰上,有一巨石如蘑菇,突出山表3米左右。上平如砥,“置身天半”四字刻其上,云蒸雾绕,石峰隐现,故称缥缈峰。登临此峰,可见江涛滚滚,白帆点点,平沙绣错、烟树迷离,人有羽化升天之感。如来峰,妙高峰东侧,一石耸立,如斧刻浮雕,常流瑶光玉气。自下上观,如大佛面东而坐,仪态万方,故名。文殊峰,一名闻虚峰,中折一罅,有泉喷流,注入垂虹井,夕阳西照,色彩纷呈。人立此峰,滴珠岩内悬瀑之声不绝于耳,故名“闻虚”。后因浮山成为佛教胜地,故皆误为“文殊峰”。文殊之半有绿萝岩,岩畔古藤纠结,与峰争翠,峭壁倚天,如笋拔地。立马峰在文殊峰之北。出金谷寺,左行二百步,迎面一峰垒石而立,中部洞穿,峰体如飞马凌空。上有“仙人床”,可卧可游。明月初上,峰幻变成兔,扑朔迷离,生机无限。此乃金谷、会圣两岩的往来要道,古称“盘谷关”,关上即为“立马峰”。翠微峰,在立马峰之北,下可通九曲涧,上可攀抱龙峰。南距望江亭数百米,北连会圣古刹和天池。峰顶古有“三友亭”,不知毁于何代,但满峰青翠,秀色娟然,云海日出,风光旖旎,故以“翠微”名之。西侧有一高地,为舞雩峰,峰上筑有“求雨坛”,久废,今仅存遗址。曲尺峰,靠翠微东北,抱龙之阴,一峰独立,高插霄汉,怪石槎牙,粗犷古拙。登其上则见湖水潋艳,云生碧岫。洞名藏丁,洞口藏于灌木丛中,鲜为人知。旁有两巨石,中裂一缝,是为浮山小一线天。峰下是曲直岭,岭下为枱华岗。岗附近有方氏三墓,即诰命夫人吴令仪,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及文学家方中德祖孙三代的墓冢,游人常到此瞻仰。回龙峰,峰峦起伏,如巨龙回绕。头伸向如来峰下,尾摆至浮山中学内的东岗(俗称大和尚头),西翼如侧身不现,而东翼伸展到明镜池边的西岗(俗称小和尚头)。峰顶有“盘龙石”,人立如来峰上俯视,却似初放莲花,故又称之为“莲花池”。昔有亭,名“泛槎”,人立其中,满目江花云浪、风帆片片,如坐飞舟。抱龙峰,又名狮子峰,在翠微之东,与回龙峰隔九曲涧相望。转浮山中学东墙,正北一山如雄狮啸天,跃上翠微。“狮头”就是抱龙峰,“狮尾”摆成为佛子岭。在狮子的后爪上有一组风格别致的建筑物“双瞻阁”,昔为房秩五先生的别墅。“前脚”有明太史吴应宾之墓,有奇峰环拱,庄严肃穆。峰之巅峻石摩霄,上平若几,古名“望星台”,又名“露台”。登其上,则四望无所蔽,田塍相错,烟墟远树,历历如画。黄鹄峰,在妙高峰西侧,有大石压顶,状如天鹅,其色青黄,故名黄鹄。其下双石耸峙,如舟中桅夹,故名“夹桅石”。附近有“摘星”、“倚天”等岩洞和“灵芝石”等景观。峰拔云上,下临深壑,令人目眩心悸。超然峰,由翠微峰北行数百米即达。峰下有一石窦,内刻“浮家”二字,此即北岩。峰之巅,上平如砥,烟岚常翳。游者憩于石上,翠华迷目,花雨空濛,疑为仙都。元宝峰,由超然峰西行50米,见一巨石状如元宝,突出山表,故名。翘首西望,可见当年陈友谅的中军寨址,折戟沉戈,浮现脑际。石莲峰,又名菡萏峰。出会圣西关,上行数步,见一石突起,如莲苞欲放,此即“莲花峰”。峰上岩石千叶,簇口如瓣,纹理脉络清晰可见,仿佛叶托莲花。峰下是石坪和草场,约4万平方米,古时为演兵场。坪场周围,翠屏千仞,悬瀑生烟。石坪上多圆孔,为古人扎寨时立旗竿处,名为“旗迹”。梯云峰,在大天池下,张公岩顶。是张公岩通会圣岩的唯一通道。峰下绕云梯,本为天然石磴,后人工加凿而成,共有一百零八级,经五折而上。石级甚窄,仅容一人。梯尽即峰,峰不峻而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玉龙峰,由会圣出龙虎关,一峰突现,此峰纯系石骨,高18米,长140米,蜿蜒如龙,亦名“玉龙峰”。额题“石龙峰”三字,字难辨析,相传为“仙书”。峰半旧有石龙亭,为明桐城县令樊仿所建,不知毁于何代。亭旁有“仙人”足迹,长约40公分,相传为九华金地藏的圣迹。石龙两边均是峡谷,东为胡麻溪,西为潜龙峡。阴雨时节,山雾迷漫,流水铿锵,人若漫步峰脊,如乘龙遨游太空。

6、齐云山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齐云山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齐云山景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一名白岳,一名齐头,黄山白岳甲江南,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真人治之。环列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二十四幽涧,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故谓之“齐云”。百鸟衔泥塑真武,灵应昭著闻天下。昔道人邋遢仙绝粒羽化于此,正一嗣教致虚冲静承先弘化真人于此建醮祈嗣。是为四大名山,五大仙山之一。

齐云山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皖南三大名山;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还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齐云山景区面积110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150公里,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风光奇丽动人,有各种奇峰、怪岩幽洞,以及诸多湖潭泉瀑。其中形似香炉的香炉峰、巧夺天工的石桥岩、幽幻莫测的仙洞、清秀静逸的云岩湖、抛金洒玉的珠帘泉最令人神怡心醉。齐云山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旧有“江南小武当”之美称。

7、天门山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天门山下还有两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一是历史悠久的天门书院,始建于公元1246年,同绩溪桂枝书院,颍州西湖书院,歙县紫阳书院齐名。二是别具特色的铜佛寺,依山傍水,风景绝佳,多年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信徒前来焚香拜佛,每逢佛事,香烟浓郁,香客如潮。因此,被评为芜湖市十景之一“天门烟浪”天门山本是东、西梁山的合称。芜湖天门山又名东梁山或博望山,海拔高度为82.12米,在芜湖城北大桥镇的长江东岸,与西梁山(又名梁山,高88.1米),两山夹江而立,宛如天设之门;远望又像妙龄女子的两道细眉,故又名蛾眉山。盛唐开元13年(725),即李白出蜀辞亲远游的次年,26岁的李白乘舟顺江而下时写了一首著名的七绝《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生动地描绘出天门山的风姿,极言春江天门日出奇观之壮美,抒发了诗人挚爱江山社稷的一腔激情。天门山山势陡峭,如刀削斧砍,突兀江中,隔江对峙,真可谓“天门中断楚江开”,二山中

又以东梁山最为陡峭,巍巍然砥柱中流 ,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只见遥远的水天相接之处,各种船只从“天门”中穿梭往来,让游人赏不尽大自然这鬼斧神工的美景;船过“天门”顺江而下便可游览诗仙李太白江中揽月、骑鲸升天的采石矶和青山太白墓;再往下不远处就是和县乌江镇,可游览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兵败垓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庙。题咏天门山的诗词歌赋甚多,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安徽安庆市的生活特色有哪些?

肖家桥油酥饼、顶雪贡糕、墨子酥、雪木雕塑、黄杨木梳、岳西翠兰、桐城小花、柳溪玉叶、松兹板鸭。

安徽有哪些古建筑?

第一个是: 许国石坊,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许国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全国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1988年1月13日,许国石坊作为典型明代石坊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许国石坊

二 南谯楼:在歙县县城内。始建于隋末,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后历代均有维修(据地方志记载,此楼宋、明二代多次重建)。楼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下为门厥,门阙宽4.5米,左右各有木柱13根。每根柱围1米余,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用以支撑大梁。虽历经风雨,多次修缮,但古制古风依旧,为江南一座有名的古谯楼。

南谯楼

三 斗山街,斗山街位于歙县城内,因依靠斗山得名,为文化历史名城一级保护区。徽商故里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贞节坊”等等,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向你娓娓讲述着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斗山街

四 长庆寺塔:长庆寺塔历代均有修葺。楼阁式,实心方形,高23.1米,底层平面每边5.28米,须弥座五层,束腰高66厘米,有间柱、角柱。塔身为砖砌,第一层较高,自下而上迭减。底层有木廊,石檐柱间宽4.33米。四面辟有券门,门内置石雕莲瓣佛座。第二层以上墙面中间均隐出窗券,各隅砌出半隐半露的方形角倚柱,墙面绘佛像彩色图案。每层檐口用砖叠涩挑出,间以五层斜角牙子。叠涩砖上为木构腰檐,复以筒板瓦。飞檐翼角下,悬铁制风铃。

长庆寺塔为原西干山十寺三十四别院唯一存留的建筑,经过几个朝代的修缮,至今仍保持宋代特征。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融入“太平兴国寺”恢复重建规划范围之内,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长庆寺塔

五 渔梁:渔梁村位于歙县县城东南1.5公里,村落占地8.2公顷。其形态似鱼。渔梁在唐代即已具雏形,渔梁的名称由坝而来,渔梁整体格局保存完整,渔梁坝和水运码头是村落最有特性的要素。

渔梁坝,是隋朝一位官员汪华所建,选用的花岗岩,徽式风格榫头,将块块巨石牢牢“锁”住。水坝分左、中、右三个水门,左边长年流水,中、右水门既防涝又防旱。

渔梁

六 棠樾石牌坊群: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安庆大叶黄杨苗木哪里有(安徽有哪些值得安徽人骄傲的地方) 热门话题

棠樾石牌坊群

七 老屋阁及绿绕亭:安徽明清建筑,首推徽州民居。有人说,要了解明清帝王生活,到北京去;要了解明清寻常百姓生活,到徽州来。甚至有人说,不谈徽州建筑,就不能真懂明史。本书中,徽州明清建筑占有相当的篇幅。绩溪胡氏宗词、宝纶阁、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潜口民宅、呈坎、西递、宏村等,可以算是“徽州建筑三绝”——祠堂、牌坊、宅第的精华荟萃。我们还力图从多角度展示徽州建筑文化,如徽商漕运口岸渔梁,古商业街屯溪老街,歙县斗山。

老屋阁及绿绕亭

八:潜口民宅: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峰南麓。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传统民居的徽派建筑群。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潜口民宅从建筑类型划分有洞社、宅第、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清初名流黄宗羲、施闰章、梅庚、靳治荆等均涉足此地,并有题记于此。

1982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建立“明代民居建筑群”,并列入全国文物保护计划。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原则,将散落于歙县境内民间且不宜就地保护的明清古建筑进行集中保护,明清建筑民居群别于1990年和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建成潜口民宅一座古建筑专题博物馆。

潜口民宅

九:宝纶阁:宝纶阁为罗东舒祠后寝。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

明万历间(1573--1620),呈坎人罗应鹤曾任御史、大理寺丞、保定巡抚等职,因政绩显著,常得皇帝御赐,罗氏为尊供圣旨和收藏御赐珍品,特修此阁,取名宝纶。

宝纶阁,原名“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始建于明嘉靖间(约1542年),后殿几成,因遇事中辍,七十年后重新扩建。

宝纶阁

关于【安庆大叶黄杨苗木哪里有】和【安徽有哪些值得安徽人骄傲的地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标签: 安庆 黄杨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