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西南气田鱼类001-H6井钻井深度达到9010米,创下了国内陆上最深的气井记录。7月,我国最大的超深凝析气田在塔里木盆地全面开发投入使用。8月,“沈地1号”顺北气田又增加了新手“千吨井”,钻探垂直深度超过8000米的油气井,达到41口。今年以来,我国深层和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目前,我国深层和超深层油气资源达671亿吨,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4%。以塔里木盆地为例,仅深度为6000米至1万米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就分别占总量的83.2%和63.9%,超深油气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19%。深超深油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受深高温高压地质环境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勘探开发非常困难。
一方面,油很难找到。在深度超过8000米的“地下珠穆朗玛峰”上找油,就像站在珠穆朗玛峰顶上,清楚地看到雅鲁藏布江上的游船一样。在勘探过程中,地震波在地层中的移动距离通常超过1.5万米,能量就会大幅衰减。遇到来自不同地质体的各种无用地震波,地震数据处理困难,成像精度可能会下降。帮助在地下找油,技术突破很重要。在中国石化顺北气田,研究人员革新了超深储层立体成像技术和缝体微雕技术,将断裂识别精度从30米提高到15米,相当于对地球深部进行“CT扫描”。这些技术被应用于顺北1.4万平方公里的地震数据处理中,可以更好地确认油气资源的位置。
另一方面,开采很难。超深地质环境复杂,难以钻探,钻井周期长,需要突破高强度套管钻井液测试工具等主要技术难题。我国油气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掌握了超深油气油优快速钻井技术,实现了从“不可战胜”到“快速准确”的重大飞跃。在顺北气田,钻井周期从建设初期的350天缩短到150天,钻井精度从过去的60%提高到了90%。在西南气田,综合地质导向技术可以精细控制实时钻探轨迹,稳定高效地通过地下约8000米的储层1公里以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