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苗木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苗木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中]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中

时间:2023-03-17 作者:admin666ss 点击:38次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中]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中 热门话题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现代化与工业文明一同诞生,如何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避免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一个难题。

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成就。 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因此,建设者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建设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西方资本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批判和超越。

追溯到18世纪中期开始的现代化过程中,欧美各国的现代化大多是在工业文明时代推进的,当时的资源和环境制约比较宽松。 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还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发达国家可以毫不客气地掠夺外国物质和环境资源,支持高消费高排放的工业化。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发生环境公害事件,损失惨重,震惊世界。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相继造成近千人死亡,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 伦敦雾霾事件,1952年12月首次爆发的短短几天内,致死人数达到4000人,此后两个月内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人民的期盼。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遍的民生福祉。 从“温饱”到“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民所为善,民所为恶。 我国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大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把良好环境作为人民生活增长点,把良好环境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彰显我国良好形象的动力和动力这样的现代化建设,凝聚了亿万中国人的期待和力量。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建设者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关键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绿色山河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信号,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 它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的新途径。

初步培育“一油独大”“一煤独大”“一矿独大”区域逐步摆脱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工业发达但污染严重的区域实现绿色转型,生态优势区域形成绿色增长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丰富

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

但也要看到,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定,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 与构建共同体新的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有一个过程,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能源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高峰卡卡

坚持不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策略。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抓住资源利用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关键,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把CO2排放峰值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把实现减排碳中和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集中克服了人们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使人们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之以恒扩深扩阔,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 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总体上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使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得到合理回报,使生态环境的破坏付出相应代价。

功贵志,业广勤。 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重重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是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门槛窗口期。 到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到高峰后稳定下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朝着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我们始终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